2005年5月12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问题学生”也是宝
本报记者 史诗

  小沈,一个15岁的黑瘦女孩,湖州市南浔长超中学初二学生。母亲在她幼年时离家出走,她一直与奶奶、父亲生活在一起,性格比较孤僻。上学后,她在班里沉默寡言,很是孤单。她的语文老师、成长导师沈泳垒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近她的。沈老师在周记中与她讲悄悄话沟通,周末约她到自己家里教她唱歌,劝说好赌的小沈父亲多关爱孩子……通过沈泳垒导师一年多的辅导,小沈现在走出了阴影,而导师也成了她最信赖的人。
  从最初的德育导师制,到成长导师制试点及全面铺开,在南浔,如今像沈泳垒这样的成长导师共有1319名,分别帮助和指导着2608名各类学生。
  “关爱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”、“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”,学生成长导师制演绎了一个个春风化雨的故事……
  双林二中的女学生沈娟(化名),刚升入中学就衣着奇异、谈吐世故圆滑、喜欢交高年级和“社会上”的朋友,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。在导师朋友式的关心特别是辅导其正确交友后,现在的她完全变了一个样。自小无人管教,在校又租住在外的初中学生张丰(化名),除了学习差外,还曾参与团伙潜入学校,撬开办公室,偷盗并损坏物品。即便是对这样一个学生,成长导师陈芳一次次到其租住处谈心,教育其他同学正确看待他的缺点和长处,使他融入集体。
  据统计,南浔区自实行成长导师制以来,已积累成功教育个案2530个,将一大批学生纳入了良性轨道。“我区的在校生犯罪最起码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。”教育局沈继阳局长自豪地说。
  菱湖区下昂镇管委会主任沈根宝从去年开始又多了一个头衔——“下昂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站站长”。4月27日,他又来到菱湖小学不远的杂货摊看小吴。个子矮小的小吴,父亲早逝,母亲在学校附近摆杂货摊。小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,打工中为了一点点小事就被老板打了一顿,“这社会人欺人”,回家后他总闷在家里。一次,学校和吴母发生了冲突,吴一时冲动,拿了刀子到学校找老师校长拼命。
  “只有改变孩子对社会的看法,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。”沈根宝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完冲突事件。然后,他几次登门了解吴家的情况,帮助解决困难,并给吴母办好了社会保险。“这个社会很复杂,但决不是人欺人。”做了这一切,老沈以过来人的身份找小吴谈心。“现在小吴变得上进了,每天在摊位上帮母亲做生意,人也很活跃了。”沈根宝看到这些乐在心里。
  本报曾经率先报道的南浔“法官妈妈”贾建平,如今已成为青少年帮教的优秀典型。“在她及更多人的努力带动下,我市关注保护青少年的氛围日益浓厚。”湖州市团市委副书记饶如锋说,今年团组织还将展开“为了明天工程”,其中有“千名志愿者帮教”、“千名下岗青年再就业”和“援助百名特殊青少年家庭”等活动。